《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传递改革强音
近年来,体教融合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日前,《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9月22日,《意见》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会上,体育总局、教育部有关负责同志对《意见》的亮点以及重要内容进行了解说、解读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出台多项改革措施 打造体教融合新局面
为进一步推进体教融合,近年来体育、教育部门在青少年体育活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合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意见》的出台,将切实破解体教融合的堵点和难点,深度匹配体、教两家目标任务,制定相互适应的工作举措,有效配置资源。
《意见》提出了诸多改革措施,结合实际问题,在重要环节上推动改革,亮点诸多,包括开展丰富的课余竞训活动;体育入中、高考;统一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整合“传统校”“特色校”;共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深化体校改革;推进社会体育组织进校园;学校设立教练员岗位;鼓励退役运动员进学校;畅通优秀体育人才成长通道;解决人员待遇问题;搭建保障体系等。相信在一揽子改革措施的引领下,体教融合将取得积极进展。
体育和教育互通有无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体教融合不是只把体育和教育两个部门的资源进行简单的相加,而是将体育和教育在价值、功能和目的上充分融合,共同作用于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这是一种理念的变革。这种理念要达到以文化育人、以体育育人,让体育在育人方面的综合功能和价值得到更大的释放,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如何提升青少年的健康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发布会用“动起来”“亮起来”“活起来”概括,具体包括开齐开足体育课,让青少年学生更多地参与体育运动、户外运动,同时在运动中享受乐趣,掌握更多运动技能。此外,学校不仅要有体育传统和特色,更重要的是还要提升学校体育教师和教练员的水平,让体校成为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更好传授体育专业技能,大力推进社会体育俱乐部发展,丰富学生课余体育活动。
本次体教融合的重要改革之一是将原来的体育传统校和体育项目的特色校整合成为体育传统特色校,加强学校的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和场地设施建设,配套丰富的课余竞赛训练活动,布置体育作业,保证教会、勤练、常赛,真正实现学校的“一校一品”。
此外,体校改革也是本次改革的重点内容。一是要更好地发挥体校在体育育人方面的作用,各级各类体校今后要成为当地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二是要通过改革,促进体校教育的全面发展和提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体育的接班人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而不只是仅仅具有某个专项特长的体育人。因此,体校教育改革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强化体校学生或者运动员文化教育方面的措施,鼓励当地优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能够与体校教育深度融合,用体育和教育资源共同推进体校的深化改革和全面发展。
畅通人才成长渠道 破除体制机制壁垒
发布会上,如何打破体制机制壁垒,真正实现“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也成为大家关心的热点话题。
对于打破竞赛设置壁垒,过去大家更习惯于教育部门对在校学生组织竞赛,体育部门对高水平运动员组织竞赛,导致学校学生参与性不强,高水平运动员的来源也相对单一,而《意见》所指明的改革方向给所有孩子打开大门,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整合赛事,在学校体育、体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俱乐部培养人才的基础上,让他们在共同的竞赛平台展现才华,使各个方面培养的人才都能够竞相发展,路越走越宽。
过去很多学生虽然有竞技体育的天赋和才能,但是面临着进入高校学习还是进入专业队进行深造的两难选择,因此打通渠道,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作为竞技体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和合作阵地,不仅可以使学生的体育特长得以最大限度发挥,实现竞技梦想,也可以使高校竞技体育人才源源不断地涌现和提升,充实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意见》提到通过完善加强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教育相关政策,通过学分制、延长学制、个性化授课、补课等方式,更加注重学生全面成长,为优秀运动员完成学业创造条件。
除了竞赛外,如何吸引更多的普通学生去热爱体育、参加体育,培养运动兴趣也是本次改革的重要意义,通过优化体教融合资源的有效配置,引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社会体育进校园来解决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问题,其中培养学校体育教练员同样需要打破壁垒。发布会提到,在学校里让更多的体育老师得到系统培训,优秀退役运动员今后可以通过先入职、后培训的方式进入学校体育教练员、体育教师的岗位,既可以让他们的体育专业特长得到更好发挥,又可以提升学校体育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弥补专业技能不足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