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推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成效显著
2025年“五一”假期前夕,自治区体育局、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6条2025年广西“五一”假期体育旅游精品线,由柳州市体育局组织报送的“山水绿动 活力鱼峰”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在列。这是自2024年自治区评选“春节”、“五一”、“国庆”假期体育旅游精品线路以来,我市获评的第6条线路,获得上级表扬。
本次指导鱼峰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报送的线路,精心设计了三天行程,有机串联起鱼峰区多个景区景点和户外运动项目点位,如窑埠古镇、马鞍山、龙潭公园、半岛时光营地、白沙古镇户外营地等,涵盖了徒步、登山、露营、划水等多种运动项目,有效助推了旅游消费。据节后统计,该线路假日期间游客达79万人次,线路拉动消费75910.4万元。“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是全面落实“健康中国”国家战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进一步扩大体育消费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市体育局通过举办特色赛事、完善场地设施条件、打造体育旅游基地、推动赛事“三进”(进商圈、进景区、进街区)等工作措施,积极推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大龙潭风景区风景
一、举办特色赛事。柳州市近年来举办的特色赛事主要包括马拉松、水上运动以及各县区举办的如抢花炮、赛龙舟、芦笙斗马等民族民俗体育赛事活动等。以体育赛事为媒,促进旅游发展。以2025柳州马拉松为例,赛事吸引3.5万人参赛,赛事期间(3月26日-4月1日)市辖区接待旅游总人数131.58万人次,接待外地游客62.9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92亿元。
2025柳州马拉松
二、完善体育场地设施。柳州市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持续推进场地设施建设。除大力推进县区体育公园等大型体育项目建设外,还充分利用老旧厂房、桥下空间等 “金边银角” 建设健身场地设施,大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建设,成效斐然。至2024年底,柳州市体育场地总面积1363.4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28平方米,居全区第一位
柳北体育园
三、打造体育旅游基地。我市百里柳江旅游景区于2021年获评为首批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城中区于2023年获评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静兰水上运动中心获评为首批国家水上(海上)休闲运动中心试点单位,基地效应逐渐形成。我市以此为依托,聚焦水上运动等户外潮玩体育项目品牌建设,催生电动冲浪板等现代体育工业化生产,反哺服务于体育培训、体育旅游等领域,形成良性互动的体育产业发展模式。
柳州静兰水上运动中心
四、推动体育赛事 “三进”。积极推进体育赛事 “进商圈、进景区、进街区” 工作,促赛事经济发展。例如在万象城举办轮滑比赛,在银泰城举办街舞比赛,在程阳八寨、中渡古镇举办越野赛,在螺蛳粉小镇举办滑翔伞飞行大赛等,形成 “以赛促商促旅” 模式,带动 “吃住行游购娱” 全链条增长。
香港体育代表团考察
水上体育产业发展
五、引入明星效应与对外交流。把握奥运赛事热点,促成奥运游泳冠军张雨霏、跳水冠军练俊杰公益活动走进柳州,将奥运会水上项目与柳州水上运动完美联动。同时,促成以霍启山为团长的香港体育代表团来柳州考察交流水上体育产业,提升水上运动项目影响力,扩大柳州水上运动知名度。
奥运冠军公益活动走进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