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中国体育报》关注!
2021年1月25日,中国体育报刊发文章《着眼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均等化发展 广西柳州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报道我市在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推动体育场地设施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十三五”期间,广西柳州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推动体育场地设施高质量、跨越式发展。2020年底,该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91平方米,较“十二五”末的不足1.2平方米增长一倍以上,位列广西第一。
注重利用城乡空闲资源
复合式建设体育场地设施
系统梳理可利用的城市空间资源,因地制宜建设体育健身设施,是柳州缓解体育用地紧缺问题的“诀窍”。
当地积极探索体育进商场路子,利用大型商场地段、停车、空间优势,拓展体育赛事、服务功能,增强用户消费黏性,既有效破解大型商场经营困境,又相应增加群众体育运动休闲空间。在30多处城市空闲地、边角地建设小型健身憩站;在近20个公园绿地嵌入健身步道、登山道,拓展健身广场;在条件允许的城市道路两旁设置骑行红道;在16座桥梁下方建设五人制足球场、门球场;将40多栋旧厂房改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项目场地。
积极推动设施融合,柳州50余个休闲农庄和农业休闲旅游示范园区设置了2个以上体育健身项目设施,20余个星级旅游景点建有健身和体育休闲娱乐设施。将民族体育与民族文化项目结合起来打造,融水民族体育公园斗马场、芦笙广场,三江县万人斗牛场、侗寨鼓楼、福禄花炮广场等,已成为全区闻名的民族体育活动场地。在广西率先开展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训合作,推动社会组织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目前,当地复合式体育场地面积仅次于教育系统体育场地面积。
注重结合自然生态特色
多维度建设体育场地设施
柳州充分利用山清水秀、地理景观独特,自然生态优美这一特色资源,水陆空多维度规划建设体育场地设施,让市民群众更好地融入大自然开展体育健身活动。
在市区百里柳江沿岸设置10多个天然游泳场,配套必要的附属设施,安排救生服务人员,救援经费每年80万元;建设多个水上运动装备码头,其中国家级训练基地2个,各式水上运动船艇数量居于全区前列。沿江修建滨水景观大道100多公里,基本配建有健身步道,水陆交替自行车骑行道近40公里;2020年一年,在各公园、景观区新建健身道、登山道80多公里,“十三五”累计建成健身道188公里。积极完善特色小镇体育设施,中渡、百朋、太阳村等乡镇成为市民运动休闲的好去处。伴随着航空运动在柳州的推广,螺蛳粉小镇、北航奥翔、宝泉山庄等飞行营地借助当地良好的地形条件,相继建成投入使用。百里柳江获评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基地,鹿寨中渡古镇、三江程阳八寨、融水民族体育公园至双龙沟入选自治区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另有4个项目参评2020年自治区星级户外营地。
注重促进公共服务均等
全方位建设体育场地设施
当地统筹谋划,同步推进,大力加强全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努力促进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全面协调发展。实施体育公园引领工程,每个县区在核心地段规划建设一个体育公园,不搞“高大上”,走“平民化”路子。每个体育公园占地面积不少于130亩,能同时容纳2000人入场健身,这在全国三线地级城市尚属首例,促进了县区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已建成7个,在建4个。实施足球场地补短板工程,“十三五”计划建设足球场地79块,实际完成128块,完成率162%,位列广西第一。实施乡村体育设施覆盖工程,所有行政村均配建篮球场,并配套设置了文体活动室。实施城市社区体育设施达标工程,新建居住区落实人均室内体育场地面积不少于0.1平方米,或室外体育场地面积不少于0.3平方米要求,未达标老旧社区通过改造、加建等方式基本配套了体育场地设施。实施体育设施扶贫工程,为39个扶贫搬迁安置点全部配建、安装了健身场地设施。
目前,柳州每个县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均达到1.8平方米以上,城乡15分钟“健身圈”覆盖率100%。
高质量均等化的体育设施,让柳州市民“健身去哪儿”的选择不仅变得多元,而且就在身边。市区、乡村一处处体育场地既有颜值又有品质,市民走出家门就能锻炼,悦享健身之乐、自然之美或场馆氛围。随之,对柳州的认同感、满意度,自身的获得感、幸福感也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