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实体、服务一起抓——广西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现场会在柳州召开
9月24日,自治区体育局在柳州市举办了2020年广西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业务培训班暨经验交流会。会上,柳州市体育局领导介绍了我市体医融合工作的经验做法,受到与会人员的广泛好评。
2018年以来,柳州市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指导意见,按照自治区体育局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着眼提高市民群众的体质健康水平,加强科学健身指导,开展运动介入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务,较好地推动了体育与医疗卫生事业融合发展。其成效主要体现在人才、实体和服务三个方面。
自治区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卢意文讲话
自治区体育局群体处处长、一级调研员韦建勋讲话
柳州市体育局局长梁江讲话
抓好两类人才,不断充实运动健康指导队伍。人才是体医融合的关键要素。两年多来,柳州市通过多种途径培养科学健身和运动健康指导人才,具有体医结合知识和技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医务人员两类人才数量大幅增加,业务水平明显提升。市体育局于2018年12月与市中医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等事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2019年、2020年,市体育局共组织15期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其中11期请市中医医院专家为培训班讲授运动医学和卫生保健常识,双方共同培训体医结合社会体育指导员近2000名。授课除常识讲解之外,还安排模拟示范和疑难解答,受到受训人员的普遍好评。县区开办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在50人以上的,均联系具有体医结合专长的医生授课。2019年8月,全市30名医务人员、3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参加了自治区在柳州举办的运动处方医生培训,其中12家基层医疗机构的参训人员回来后组织了本单位医务人员进行宣讲,将学到的知识传授给更多的医务人员。2019年12月,全市又有22名医务人员参加了自治区组织的体医融合业务培训。2019年下半年,市体育局还协调市中医医院编写了常用运动处方手册,并购置了权威畅销的运动处方教材,配发到各体医结合医疗机构。市工人医院、人民医院、柳铁中心医院每年安排医生赴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进修运动医学、康复治疗业务。各县级医院安排体医结合专业医生到市级三甲医院实施挂职锻炼。市中医医院还安排8名专家作为体医融合孵化人才,多人次深入基层共建医疗机构指导帮带,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提升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务技能。
抓好三类实体,大力加强体医结合机构建设。实体是体医融合的实施平台。科学健身指导、运动介入疾病防治,离不开具体的服务机构。近两年,柳州市以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开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试点为契机,积极推动体医融合机构建设,在国民体质监测站点、社会体育组织、医疗机构三类实体建设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市体育局整合市属场馆的国民体质监测站,统筹设立柳州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为中心购置安装大众运动处方软件,既能为市民测定体质,又能提供运动处方和膳食建议,实现了体育健身与健康指导的有机结合。柳城县、鹿寨县、融水县、柳东新区等县区国民体质监测站聘请经过体医结合知识培训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为群众开展体质检测。2020年初,市体育局出台关于加强社会体育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社会体育指导员必须挂靠一个社会体育组织实施管理,使绝大多数社会体育组织成为体医结合健身指导实体单位。市本级、各县区体育部门积极与医疗机构开展合作,加强体医结合共建共享。目前,全市体医共建医疗机构已达21家。2017年12月,市体育局与市工人医院合作建立柳州市运动损伤康复医疗中心;2018年12月,又与市中医医院合作建立国民体质监测与科学健身指导中心,依托该院骨伤科设立运动医学专科门诊,在该院体检部开设国民体质监测站,成套配置体质检测器材和软件。卫生健康部门十分重视体医结合科室建设,县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基本设有康复医学科,中医医院设有治未病中心;市工人医院、中医医院、人民医院还设有运动医学专科。其中,市中医医院的治未病中心拥有数十间体医诊疗用房,开设十余个体医结合特色项目;康复医学科拥有运动辅助治疗器材100余件。此外,市体育运动学校还成立了运动康复与营养中心,聘请体医结合专家、博士指导,配置多种体能和康复器材,在全国率先创建地级市体校体医结合实体机构。
抓好四种服务,广泛开展运动健康指导活动。服务是体医融合的具体表现。柳州市主要采取固定服务、流动服务、互联网服务、服务月活动四种形式开展运动健康指导活动,让群众更好地享受体医融合建设成果。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4个县区国民体质监测站每周固定时间对群众开放,对外公布服务电话,接受群众预约,在满足群众体质检测需求的同时,为受测群众提供体质报告。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还免费提供运动处方和膳食建议。各体医结合医疗机构辟设专用房间用于运动、体质相关检查与诊疗,多数县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能够为相关疾病患者出院报告提供运动建议,12家基层医疗机构开办健身与健康咨询业务。各体质监测站点、社会体育组织积极开展体质检测、健身指导下基层、进公园、进社区活动。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工作人员在开展流动服务时随身携带奥美健康体适能管理系统,实时为受测人员提供运动处方。今年截至目前,市本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各社会体育组织已开展此类流动服务30余次。各体医结合实体机构大都开设有互联网网站或微信公众号,全市能够提供运动健身服务信息的互联网平台达150多个,每年发布各类信息数万条,不少平台与群众互动频繁。市工人医院、人民医院开设的互联网医院能够为市民群众提供健身与健康在线医疗咨询服务。2019年起,市体育局每年暑期联合市中医医院、国民体质监测实施单位、市属场馆管理单位组织开展市民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月活动,将体质检测、运动处方服务、健康咨询、科学健身讲座纳入活动内容,每年吸引近千名群众到现场参加,受到广泛好评。